
家,是用愛砌出的城堡,是遮風避雨的港灣。當疫情發生時,家庭又變成驅散病毒的一個個社會單元。在疫情防控的戰場上,就有這樣一個來自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家庭行動在一線。
妻子李昆,重癥監護室主管護師;丈夫張賢作,醫學裝備部工程師。他們是夫妻,更是戰友,在疫情面前相互鼓勵、相攜而行,共同構筑起了阻擊疫情的堅強防線。
2021年8月12日,醫院在對住院患者核酸篩查中發現一例陽性患者。根據商丘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要求,醫院從8月13日6時開始實行閉環管理,在院外的職工可暫時不來院上班,在家等候通知。
李昆有兩個兒子,一個10歲,一個4歲;父親因為腦梗后遺癥導致左側肢體障礙;母親患有糖尿病、支氣管哮喘、高血壓,每天都要按時服藥。在這種情況下,李昆完全有理由待在家中,但她說,重癥監護室工作性質不一樣,所有患者無家屬陪護,吃喝拉撒全由護理人員照顧。如果沒人去接班,科室的兄弟姐妹會很辛苦。作為護理組長,她主動擔當,舍小家為大家,帶好換洗衣服直奔醫院。
走到醫院北門,值勤的安保人員對她說:“你要考慮好,進來了就不能再出去。”她說:“不用考慮,我要和我的同事一起戰斗!”就這樣,她毅然決然地來到科室,與同事并肩作戰,護理因病情不能轉運或從其他科室轉入的重癥患者。
有一天,重癥監護室接診了一位60多歲的消化道出血患者,來時還清醒著,但他不停便血,一會就昏迷了。會診的消化科醫生想對他進行床旁鏡下止血,卻找不到出血點。此時患者心率也突然間下降,情況萬分危急,李昆立即對他進行心肺復蘇;颊咝穆蕜偡定下來,又需要緊急輸血。李昆又迅速跑到輸血科取來血液制品,在沒有壓力袋的情況下,她就站在病人床旁,用手給血液制品加壓,迅速將血液輸入患者體內,這一站就是幾個小時。等輸血完成后,消化科醫生再次給患者進行鏡下止血,保住了患者的生命。事后,值班的消化科醫生感慨地說:“多虧輸血及時,患者的血紅素升上來之后,才能看到出血點,要不然很難止血,這次李昆功不可沒!”
在李昆忙碌的同時,他的丈夫張賢作也一直在醫院值守,一方面負責維護全院醫療設備的正常運轉,一方面積極參與輕癥患者的轉運工作。
2021年8月22日,商丘突降大雨,次日凌晨2時多,放射治療部兩臺直線加速器地線槽進水。張賢作和科室人員立即行動,啟用兩個水泵進行抽水,一直工作到凌晨4時,確保了價值2000多萬元的機器免受損失。此外,他和科室同志還高質量完成了兒科醫技樓所有隔離病房的清潔、消毒工作。
他們是親密的家人,也是并肩戰斗的同志,更是彼此的堅強后盾。在我市醫療衛生系統,還有很多像他們一樣默默無聞、恪盡職守的“抗疫夫妻”。面對危險時,他們第一時間奔赴一線,用愛和責任詮釋了醫者仁心和使命擔當,演繹了一幕幕夫妻同心戰“疫”的動人畫面。
|